很多第一次创业的创业者,在准备创业前,关于做什么,都会经历一个混沌期,非常正常。
有三种路径,可以冲过混沌期。一是不断试错,直到试对创业方向;二是佛系等待,直到创业机会降临;三是深度思考,理性识别并选择出创业方向。
对于第一条路径来讲,找创业方向很简单,看准一个感兴趣的,觉得合适的,直接去干;抓对了,也就对了,抓错了,再换就行,直到试对。但这条路径,大部分结果是并发“三高”症(成本高、风险高、失败率高);
对于第二条路径,也很简单;放平心态,静静等待就好。但这条路径,非常依赖你的运气、直觉和社交价值。社交价值高,机会就多;运气好、直觉强,就能抓住机会;否则,就会在一次次懊恼中,丧失耐心,大概率会跳入第一种路径。
第三条路径,如果讨厌思考,讨厌自我审视,无法静下心来,哪怕一秒钟,走这条路径会非常难。但这条路径,恰恰能避免出现并发“三高”症,也恰恰能弱化对运气眷顾的依赖。
除了这三条路径,还有没有其他路径呢,当然有,放弃创业发起人的幻想,去当一位联合创始人就是第四条路径。
如果你对第三条路径,如何通过理性分析找到创业方向,感兴趣的话,可以往下看了。
下面分享的就是第三条路径找到创业方向的建议。
首先,明确一个好的创业方向标准是什么,也可以理解为好的创业项目标准(为了便于理解,下面会把方向/项目统一定义为项目)
有一个标准,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提出异议,就是这个项目能够赚钱,且能持续赚钱。但是,只满足这一个标准,肯定不能就定义为是好的创业项目。很简单,C2C电子商务能赚钱,且能持续赚钱,但对于腾讯来讲,不能算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吧;智能手机能赚钱,且能持续赚钱,但对于罗永浩来讲,不能算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吧。虽然项目本身满足第一个标准,但是作为项目操盘手,如果没有驾驭项目关键驱动力,所需要的资源资本、能力,再有赚钱潜力的项目也白搭。所以,好创业项目的第二个标准就是项目能不能做(仅对于项目抄盘手/团队而言);
满足这两个标准的项目,就是好的创业项目了吗?也不能称之为好的创业项目。你会发现,有些创业者,刚开始做某个项目,赚到了钱,但是他没把赚到的钱投资到继续扩大本业务,而是投资到其他完全不相关的他业务(但是他感兴趣)上,结果不相关业务拖累了主业,最后一地鸡毛。项目能赚钱,也能驾驭项目,但是没法对项目持续投入热情和专注,结果几头不讨好。这就是好的创业项目,第三个标准,项目愿不愿意做。

只有一个项目满足值得做(赚钱且持续赚钱能力)、能做(有对应的资源资本、能力驾驭项目的关键驱动力)、愿意做(持续投入热情和专注),才是好的项目。
既然清楚了,好项目的标准,接下来就是如何去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项目了。
在分享如何找到符合以上三个标准的创业项目前,我们再看看,为什么很多人在找创业项目上会经历这个混沌期呢?
不外乎,有三个可能的原因
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:所有的精力被项目表象所吸引(就像见到漂亮异性都想去追,结果要不漂亮异性太多,挑花眼;或者追的人太多,自己觉得无法追到,不得不忍痛放弃,然后又开始去找新的漂亮异性;或者接触了几次,被人家嫌弃。);
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:就是压根没目标/目标太泛(找对象,只要是异性就行这个目标是无法找到对象的;或者一切随缘,也无法快速找到心意对象的);
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:标准太高,不切实际(完美异性标准,这样的标准世界上暂时不存在这样的人,即使存在,凭你现在的条件也不可能竞争得过);
如何才能找到创业项目
无论你是专注天才创意或风口,抑或是痴情于项目的表象,抑或是没方向。只要按照以下四条建议,你就能快速找到能够成功驱动的项目。
第一条建议,得有明确的目标、愿景/价值、使命(3、5年短期的、终身的),要符合SMART标准,不能脱离你的实际。也就是你得清楚,想创一家什么样的企业,希望通过创业得到什么(财富、影响力、身份……),实现什么价值(对自己、对家庭、对行业、对用户、对社会、对世界);如果你没有明确且清晰的目标,那就问问自己,你的榜样创业者是谁,他们已经或者正在实现的哪些东西,是你特别想拥有的。
第二条建议,你得理性梳理出自己手上到底有什么牌,你的边界是什么(自己有的/可快速整合/可快速提升的能力、可控的资源、资本、行业经验、声誉……)。
第三条建议,在自己的边界内,跟自己边界差不多的创业者(国内、国外),他们正在做的哪些项目可以复制/模仿、移植、改进,变成自己的创业项目;这些项目中,有哪些符合自己的理想企业画像;
第四条建议,通过第三条建议识别的项目,有哪个完全符合好项目的标准,这个完全符合好项目标准的就是你可以创业的项目。
如果你不清楚这四条建议如何落地和实施,可以进入《创业实战手册》第一节点,里面有全套的工具、方法和步骤,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,就能很快找到好的创业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