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道创匠

帮助铲除从准备到成功启动的一切障碍和陷阱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

通过改进/精进型、创造型路径设计的产品/服务,有不少甚至是关键的功能在同类产品/服务中,找不到参考对象。

我们不能因为是创新的产品,就设计一款有很多明显缺陷,特别是用户最看重的价值实现功能的缺陷,一旦这样的产品推向种子用户,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失去他们的支持。

还存在一些非常普遍的错误陷阱:因为是创新,没有足够的先例可参考,在产品开发、生产阶段,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,或者在某些并不重要的地方投入太多人力、精力和时间,或者造成指标冗余,或者造成关键指标缺陷……

而这些所有的现象,是初创企业,特别是创新性产品/服务的初创企业,最容易进入的误区,也是最浪费时间、人力、财力的陷阱。

下面的任务,就是对于创新型的产品/服务,如何高效完成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。保证我们最终能快速、高质量、最高效能交付首批价值产品,给种子用户。

建议时长:300分钟以上

一、回顾

一起回顾:

1、产品/服务概括性描述(创意验证后的)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

2、最终的商业模式地图(经过商业模式验证后的)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

3、产品/服务价值曲线图(经过商业模式验证后的)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2

4、目标人群画像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3

5、全生命周期地图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4

二、节选生命周期地图

节选全生命周期地图中,与产品/服务与用户直接交互的节点和触点。

如果是移植型产品,适应型创新、微创新部分涉及节点、触点变化(新增、位置调整)的,需要画出适应型创新、微创新后的生命周期地图。

三、对创新的触点极限思考

1、找出哪些触点属于创新触点,哪些触点属于旧触点。

旧触点是指:生命周期地图里属于被改进/精进产品/服务已存在的触点;或者该触点发生的场景已存在相似(相同行业、相关行业、非相关行业)的产品/服务中。

一句话就是触点和触点发生的场景,能够找到参考对象(具体的产品/服务),且能够观察、测量出,被参考对象在该触点的关键元素和关键元素的表现指标。

创新触点是指:该触点需要实现的功能/价值没有完全一样、相似的参考对象(也许真不存在,也许存在但是不知道);

2、对创新触点进行极限思考

把每个创新节点/触点单独摘出来(张贴在新的空白墙/白板上,或者在右侧的节点画布里实施)。把所有能想到的极限情况和后果全部写/画出来,张贴在对应的位置上。

极限思考:当什么情况发生,用户会出现极端负行为(离开,不满意,无法使用)。

发生的情况不是模糊的,而是明确的、具体的、可衡量的、可观察的。比如:多少钱、多长时间、多少步骤、多大损失、多少收益、多大干扰……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个具体值是多少,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设定一个阈值(不能设一个过于理想和苛刻的阈值);

用户的负行为是可观察的、具体的、明确的。比如不使用、主动退出、发牢骚等。

举一个手机叫车的例子:15秒内没有司机接单(发生的情况),乘客就会退出等待司机接单页面(用户负行为);2分钟内没有司机接单(发生的情况),乘客就会退出应用程序,而选择其他叫车方式。

以下是极限思考的一些提示性问题,可以帮助你,想到更多负行为发生的情况。(提示性问题会不断补充和完善,欢迎给我们提供建议)
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会感觉到什么样的麻烦和干扰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对我们的价值感知会变成什么负面评价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就会离开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就不会转介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创意的功能/价值就实现不了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下一步就无法进行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的哪些目标实现不了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会给用户带来哪样的额外负担、风险/损失(财产、生命、安全、面子、精力、成本、学习);
  • 该节点/触点在什么情况下,用户的好感/惊喜/新奇度会加速下降;
  • 如果这个节点/触点去掉,会是什么后果;
  • 如果在这个节点/触点前(后)增加一个节点/触点会是什么后果;

四、合并极限思考(每个节点/触点单独合并)

1、合并每个节点/触点的极限思考。

相同的、相似的合并为一个;互相矛盾的保留一个;情况相同,后果不同的,合并多重后果;后果相同,情况不同的,合并为多重情况。

2、选择情况和后果

对合并后的极限思考进行选择(如果是2人以上,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),选择并保留最重要的情况和后果。

选择的原则如下:重要性强、发生概率大、紧迫性高、影响力大、严重程度大的情况和后果保留。

比如:造成用户不会使用,阶段目标无法实现、客户不会购买、客户离开、客户不会感到惊喜、客户不会转介、流程无法进行下去、价值无法体现………等影响生存的后果,就是重要性强、影响力大、严重程度大的情况和后果。

五、找出关键极限情况发生的底层原因

找出关键极限情况背后发生的底层原因,常用的方法就是五问法;一个问题,连问最多5次就能找到核心原因(以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下一个问题的起点),一般情况下不需要5次就能找到。

举例:司机2分钟不接单(情况)

为什么司机2分钟不接单,因为看不到订单/因为不想接单/因为……;为什么看不到订单;因为没有打开流量,因为开车读文字不方便;为什么不打开流量,因为流量费太贵,为什么不方便阅读;因为文字太多、太小,阅读困难,感觉不安全;为什么不想接单;因为不知大这单能赚多少钱,不知道乘客离他那里有多远;
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5

为了梳理底层原因脉络,可参考“节点三:设计产品/服务>创造型路径来设计产品/服务>核心动机障碍发现工具”,树状图结构来找到底层原因。

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鱼骨图工具来梳理底层原因脉络,找到底层原因。

六、找出关键底层原因

1、合并已发现的底层原因

同样的、类似合并在一起;对合并后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用五问法,看看是否已经是底层原因了,如果不是,继续挖掘出底层原因。

2、找出关键底层原因

对合并后的本质原因进行识别(如果是团队,可以采取公开投票的方式来识别),找出关键底层原因。

所谓的关键底层原因,就是这个原因解决了,其它原因也就解决了。

对于未被选中的非关键底层原因,要记录下来,并专人存档。在试销、内测期间可以进行验证、观察或者优化。

关键提醒,任务前须知:

存在另外一种现象,就是某个创新节点/触点极限情况发生的底层关键原因一旦解决了,另外一个或者多个创新节点/触点的极限情况也会被解决。
因此,在找后面创新节点/触点的关键底层原因时,需考虑前面的创新节点/触点的关键底层原因是否能够影响、解决该节点/触点的极限情况发生。
如果能够影响、解决该节点/触点的极限情况发生,这个底层原因只需要在首发的节点/触点进行考虑,该节点/触点忽略。

七、约束性创意

对每个关键底层原因,创意解决方案。这里的创意只考虑数量,不考虑质量。

约束性创意约束的是时间,也就是每个关键底层原因的创意解决方案限制在5-10分钟内。

八、选择底层原因解决方案

1、合并解决方案

相同的、相似的、同一解决路径的方案合并在一起;如果有些方案组合在一起,能够生成新的方案,可张贴出新的组合方案。

2、选择首选解决方案

如果你是一个人完成此任务,最好邀请朋友、创业导师、种子用户(累计3-4人)参与此任务。

每人对每个方案进行投票,4种颜色圆贴纸(每人每个方案同样的标准最多投3票,但是决策者拥有最终决策权),每种颜色代表一个标准(成本低吗?容易实现吗?速度快吗?效果好吗?);

比如成本低用蓝色、容易实现用红色、速度快用黄色、效果好用紫色。

3、选择最终方案

把方案投票结果用方案质量曲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;如右图所示。

横轴是标准(成本、难度、速度、效果);纵轴是本方案对应标准得到的票数;每个标准得到的票数点连接起来,就是该方案的质量曲线图。

曲线图均线值处于高位的,就是优选底层原因解决方案。

九、生成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文档

定义文档包括:该节点、触点的关键元素、关键元素的表现指标、以及实现方式。

关键元素包括:外观、材料、材质、布局、技术架构、操作流程、其他表现层

关键指标包括:性能指标、易用性指标、审美指标、乐趣指标、情感指标、形象指标、环保指标

实现方式包括:倒推、替代、自主研发、开源、改造、升级、购买、组合、接口

1、创新节点/触点定义文档

画出节点/触点最终方案实现的关键元素(外观、材料、材质、布局、技术架构、操作流程、其他表现层)。

可以按照产品呈现给客户的结果来画草图(软件页面/交互方式,硬件外观、操作、交互方式,服务的形象、环境、流程);也可以用简单的文字(关键词描述)。

如何寻找灵感:

相似场景下,相似的节点/触点表现比较好的产品/服务(跨行业的、跨领域的、相似行业及领域的)。

他们是如何表现的?他们是采用什么架构?他们的关键元素表现指标是什么样的?他们是如何实现的?

每个人画出创意方式呈现草图(简单的关键描述),张贴在对应的节点上。

2、旧节点/触点定义文档

选择模仿/复制对象(模仿对象来自同行业、相邻行业、完全不相关行业;数量可以1个,也可以多个)。被模仿对象的相同节点/触点实现的功能、价值、场景与我们产品/服务对应的节点/触点实现的功能、价值、场景相同/相似。

画出他们在该节点/触点的关键元素(草图、关键词描述),关键元素的关键表现指标,以及他们的实现方式。

3、评估并选择每个节点/触点的定义文档

无论是创新的节点/触点,还是旧节点/触点,如果这个任务是多人参与(2人及以上),就一定存在多个关键元素方案,多个关键表现指标方案以及多个实现方式的方案。

就需要去选择每个节点/触点最终的关键元素、关键表现指标以及实现方式。

评估方式还是采取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和评估。

评估的维度可以从成本,难度、速度三个维度出发,对每个元素及元素关键指标进行评估。

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维度。比如成本用蓝色、难度用红色、速度用黄色。每个颜色数量越多(数量从1-3)代表指数越高;比如3个蓝色,表示成本高。

选择综合评估值高(成本低、难度小、速度快)的关键元素、表现指标和实现方式,为最终该节点/触点的关键元素、表现指标和实现方式。

优先是速度快、其次是成本、再次是难度。

4、总览一遍生命周期地图

按照流程走一遍,看看是否还有遗漏/忽略的节点/触点。是否有不合理的节点/触点(客户来回折腾,步骤重复操作、来回切换、造成误解等)。

如果有,就找到造成不合理的关键点(五问法),然后回到对应的节点/触点去改进。

如果没有,就生成最终的最小价值化产品定义文档。

5、最小化价值产品总文档生成

把生命周期地图的的元素、指标、实现方式整理成文档,这个文档就是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文档,为了便于阅读和观看,建议以表格形式表现。见右图。

这只是一个最小化价值产品的概括性描述文档,或者是提炼性描述文档,他是后期编制开发文档、技术文档的行动纲领,也是后期最小化价值产品研发、生产的行动纲领。

关键提示

预计完成周期可以根据项目难度;
也可以根据手上的资金耗光时间-客户付款时间-销售时间-弹性时间=预留的开发时间
也可以根据竞争对手速度来设定开发时间。
如果预计的总周期超过了现金耗光时间,就需要考虑是否阉割功能,改变实现方式,或者提前销售,或者提前融资。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6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7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8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9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0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1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2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3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4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5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6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7
改进/精进、创造型产品/服务最小化价值产品定义-创业实战手册-领道创匠网站插图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