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道创匠

帮助铲除从准备到成功启动的一切障碍和陷阱

如何选择创业项目

选对一个创业项目,必须满足:自己能做、愿意做、值得做,三个条件。

为什么这么说?

从三个故事讲起,如何选择创业项目,特别是选对创业项目

第一位创业者(Z总),创业前,Z总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。某日,Z总在S市体验了一次共享(分时租赁)充电服务(那时国内刚开始有这个服务)。Z总一直负责非洲市场业务,所以对非洲非常了解。当时,Z总就想:“如果能把这个项目移植到非洲,市场需求一定比中国旺盛(因为非洲公共电力资源严重匮乏,很多大城市每周停2-3天电是常态)。”。于是,Z总把国内共享充电全套商业模式搬到F国(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)。

请问,Z总成功了吗?

第二个位创业者(Y总),创业前,Y总是广东一家小家电企业采购负责人。几年前的银发经济风口,吹醒了他的创业梦。老人智能健康监测是Y总首选创业项目,经过1年半时间打磨,Y总带领团队,推出了一款老人健康监测平台(把市场上所有老人健康检测/监测设备的数据都集合到这个平台上,然后提供分析、个性化健康管理、分发给家庭成员查阅……)。这款老人健康监测平台的前端数据、以及用户交互媒介是一台智能设备(设备外观像嵌套一块小平板的台式收音机)。向有老人的家庭销售智能设备,收取增值健康管理服务费是Y总公司的主要收入模式(收入模式类似苹果IPOD)。

请问,Y总能取得成功吗?

第三位创业者(Q总),Q总是名校毕业的工科硕士生,他彬彬有礼,敬畏一切规则。 一次朋友聚会,某外国朋友讲:“国外很多家庭都在购买一款设备,可以翻墙免费收看节目(国外很多节目都是付费的)”。于是鼓动Q总也做这件事,理由是:1、Q总懂技术、熟悉国内供应链;2、这位外国朋友有多个国家销售渠道资源;3、赚钱快、利润高;4、国外节目渠道商取证成本太高。

请问,Q总创业结果如何?

结果是这样

Z总不但花光了全部积蓄,还借了一大笔外债,项目以失败告终。
Y总人脉广,从朋友那里筹得千万级启动资金(累计);而现在,他们都在积极帮Y总寻找新的项目。
Q总赚了不少钱,但他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时间、精力越来越少(因为,他总感觉不舒服)。
为什么会这样

Z总忽略了F国移动支付环境;在Z总团队改变了租赁支付模式后,又因F国文化、社会环境、城市环境等特性,使设备在渠道铺设和管理上的成本陡然增加,成本远远大于收入。Z总项目在我国可能值得做,但移植到非洲F国就变成一个暂时不值得做的项目。

而Y总,抛开产品有没有实际价值外;由于Y总没有搞清楚这款产品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,(这款产品的核心驱动力包括产品销售渠道、健康监测/监测设备商合作(数据接口)、健康管理师、健康分析师等资源、能力。)而Y总团队的核心能力、资源,从一开始就跟这款产品的核心驱动力错配。

Q总是敬畏一切规则的人,从项目第一天起,Q总就带有负疚感,虽然项目给他带来了财富。但,Q总一直在努力寻在、尝试新的项目,期望早点从这个项目中完全抽离出来。

从这三个故事中,你看出了什么?

三个故事可以看出(故事中的三位主人翁,是大部分创业者的缩影);
如果项目价值低(不值得做);
项目核心驱动力与团队的关键能力/资源错配(不能做);
如果一开始就不愿意投入全部精力、热情和激情去做(不愿意做),即使项目能带来财富上回报。项目不可能带来持续的成功。

所以,选择一个能够成功的项目,必须符合项目有价值、能做、愿意做这三条原则。

项目有价值(值得做)从哪几个维度判断

1、行业维度

竞争水平是开放的,而不是寡头;行业不是夕阳的;竞争者生存状况都良好,而不是大部分都在挣扎边缘;供应商是开放的;原材料价格是平滑的,而不是不规律周期性的;新进入者门槛低,而不是远远超过你现有能力的准入门槛;政策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影响的

2、市场维度

项目存在真实的需求;客户不需要长期培养、改变消费习惯的;市场是增长而不是萎缩;客户转移到你这里是轻松的,而不是高成本、高门槛的;财务回报长期看至少大于成本支出;外部环境(技术、政策、政治、文化)影响小;

项目能不能做怎么判断呢

对供应链熟悉是否熟悉,对渠道是否熟悉,对产品/服务关键驱动力是否具备(即使现在不具备,也能通过其他方法使之具备),是否存在环境、政策障碍(即使有障碍,也有破解方法)

项目愿不愿意做怎么判断呢

价值观跟项目匹配是否完全匹配;最想得到的,项目能不能给你;

只有选择满足以上三个原则的项目,你的创业路才可能变得更顺,成功的概率才会有保障。

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以上三个原则来选择项目,没关系。点下方链接(用电脑)进入项目选择工具页面,边阅读工具使用方法,边操作工具,你就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佳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