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道创匠

帮助铲除从准备到成功启动的一切障碍和陷阱

创业理论不是万用密码,要有自己的创业哲学

创业者不会因为知道得多,而更成功。很多创业者都能脱口而出“精益创业、迭代、商业模式、互联网思维、痛点、蓝海、种子用户……”等创业概念和理论。但创业成功率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。从2000年到2017年,新创企业3年期存活率始终在55.%-61.9%之间徘徊(美国劳工部)。更惊讶的是,创业失败率最高的是信息技术,而这个行业的创始人恰恰是创业理论懂得最多的人。

创业知识/理论不是文字符号。信息技术行业的创始人都知道“精益创业”,但,有42%的创业者,最终因生产用户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而耗光现金。事后调查,有的认为“自己的想法不需要MVP来进行市场验证”,有的人没想起用“精益创业”,有的说“我的产品不适合精益创业”,有的“刚开始用精益创业,但没达到预期,就放弃了”……“精益创业”只是 他们“头脑硬盘”中的几个字节而已。

创业是一门实践科学。客户不会因为谁的创业知识丰富(销售知识除外)就购买谁的产品/服务,他们只买他们需要的、且认为值得的,答案只能在与客户的交流、观察中才能找到的。员工也不会因为谁的创业知识丰富就死心塌地跟着干,管理机制、激励机制是要跟员工不停交流、互动、矫正中才能找到,并完善的。

实践才能出真知。市场不同,环境不同,创始人起点、条件不同,产品/服务不同,团队不同……照搬就是削足适履。而,有价值的创业知识/理论,是从大量创业案例中提炼出来的“公用模板”,具有指导性、借鉴性,但一定不是万用密码。只有持续走到客户/员工/利益相关者中去,通过不断试错、总结、矫正,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——一套自己的创业哲学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