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不少人问:“想创业,但不知道做什么,该怎么办”
面对这个问题,我一般不会直接回答要怎么办。而是问:“在你不知道做什么前,是否有过至少一个想做的创业项目,哪怕一闪而过的?”
每个人的答案都是“是“。只是由于这些发现的创业项目,被各种各样原因给否定了,所以才不知该怎么办。
我也会向它们咨询另外一个问题:“在不知道怎么办后,是否搜索过相关的课程、视频、文章 “
每个人的答案都也“是“。
创业不知道做什么,不是不懂如何发现创业项目,而是我们的视界、预设限制条件,导致我们无法发现更多的潜在创业项目。
我们的视界、预设限制条件会给我们的思维画一个框,在这个框架里,我们的思维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。
突破思维框架,理论化、知识化、精炼化、经验化的知识往往会失效(这就是为什么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的原因所在),需要一条思维缆绳才有用。用思维缆绳,来帮助突破思维框架,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实践,企业绩效教练的日常工作中就会频繁用到思维缆绳,来帮助企业管理者梳理问题,并协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视界如何影响发现创业项目
这让我想到“吃什么”这个经常遇到的老麻烦。请一位朋友吃饭,一开始,你说吃**火锅,他否决了;接着,你说吃**西餐,又被否决了;他建议去吃肯德基,又被你否定了。如果你不是一枚吃货,或你只光顾过这两家店,或你朋友否定的理由不具体……究竟吃什么就成了你的头等头疼大事了(假设你不借助互联网、咨询朋友的话)。
吃什么、创业做什么虽然是两个完全不想干的事,但过程极其相似。陷入不知道吃什么,是因为我们对饭店的了解太少;创业不知道做什么一样,是因为我们对外部信息了解太少或者关注太少造成的。我们对外部项目信息了解和关注的数量和广度是由我们的社交圈、生活圈、信息圈、工作履历决定。而社交圈、生活圈、信息圈、工作履历就会形成我们的视界,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。
在现在这个信息获取、社交圈拓展、生活圈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,突破视界变得越来越容易。但因为视界会限制我们的思维,思维又会限制我们的信息获取渠道、信息认知和筛选、社交筛选、生活圈筛选。所以,即使互联网让我们的视界拓展变得更容易,但思维的限制又让我们的视界拓展更难。唯有突破思维框架才能扩大视界。
思维缆绳如何帮助我们突破发现创业项目的思维框架限制
思维缆绳是通过特定的话题、议题、场景(正确的问题),引导问题者进行自我思考、借助外部工具,来激发问题者的专注和思维。在发现更多潜在创业项目时,也一样需要思维缆绳,帮助我们突破思维框架,扩大视界。如何发现创业项目辅助工具,就是利用思维缆绳来激发你找到更多的创业项目。
世界上所有的创业者,刚开始的创业项目都是通过:模仿/复制、移植、微创新、颠覆式创新、资源变现、技能/兴趣变现,这六条路径发现的。淘宝是模仿EBAY开始的,EBAY是通过移植开始的(把企业卖家移植到个人卖家);AIRBNB(爱彼迎)是通过资源变现发现的。
人人都知道通过模仿/复制可以发现创业项目;但怎么找到它们,在自我视界内就会一头雾水,思维缆绳(正确的议题和问题)就会引导突破思维框架,扩大视界。比如,最近你熟悉(身边)的人频繁向你炫耀过什么,你最近体验过什么念念不忘的产品/服务,你在媒体上频繁看到大家正在谈论什么产品/服务……通过这些思维缆绳,你就会唤起你的记忆,去发现可能的创业项目。
辅助工具总共有四十多条思维缆绳,有些缆绳是引导我们通过模仿/复制路径去发现创业项目,有些缆绳是引导我们通过移植、微创新、颠覆式创新、资源变现、技能/兴趣变现等路径去发现创业项目。每一条思维缆绳引导我们发现创业项目的方向不一样,但最终都会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备选创业项目。